每年秋冬之際是品嚐螃蟹的最好時節 因為這時候的螃蟹正進入繁殖的季節,隻隻蟹肥膏黃讓人無法抗拒 而身處東北角海岸的基隆一直都是老饕們品嘗...
【本月資訊】公休表/宅配單...
隨著農曆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,!!!! 年夜飯打算怎麼吃呢?是否正煩惱著年菜要吃甚麼呢? 富貴一品佛跳牆、金筍紅燒元蹄、臘腸干貝米糕 人蔘燉雞湯...
飄香麻辣 溫和中藥配方香氣四溢 舌尖的微麻後勁的辣感 辣而不燥 香麻爽口...
明天 11月7號就是立冬了 立冬要幹嘛?當然就是要進補啊!!! 傳統習俗會在這天吃上一碗食補熱湯 補充能量、暖和身體唷~...
冰晶是如何形成
水在凍結的過程中,溫度達到冰點以下,但相變還未發生,此時被稱為過冷卻狀態。
降溫過程中水分子的運動減慢,其內部結構在定向排列的引力下,逐漸形成類似結晶體的穩定性聚合體,
溫度繼續下降,當出現穩定性晶核時,聚集體向冰晶轉化,該過程伴隨有淺熱的放出,促進溫度回到冰點,
開始形成穩定冰核時的溫度被稱為過冷溫度。
成核之後繼續進行凍結,冰晶就會持續的成長到完全凍結。
形成的冰晶再向外擴張 顯微鏡下的冰晶
何謂急速冷凍,慢速冷凍
一般來說,水的冰點是0度C,但因食物中還有其他物質,所以通常食品的冰點會比0度C 更低,且當溫度介於-1~-5度C 時,
食品中的水分特別容易形成過大的冰晶,導致食物的細胞破損、品質下降。此階段也被稱為「最大冰晶生成帶」。
慢速冷凍: 冷凍時間超過30分鐘時,形成的晶核少,後面被凍結的液體,被附著在開始形成的晶核上,所以冰晶的形成會較大。
急速冷凍: 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30分鐘以內,會迅速形成大量晶核,進而形成小而細微的冰晶。
普通的家庭冰箱冷凍庫溫度約為-18度C,只能緩慢地降低食材溫度,會形成較大的冰晶;而食品廠的專業設備可以利用-30度C以下的強風將食品急速冷凍,
在30分鐘內就能使食品中絕大多數的水分結凍,形成的冰晶也較小。舉例來說,獵捕鮪魚的遠洋漁船就有-60度C的冷凍設備,才能使魚肉新鮮上岸。
冰晶對水產品的影響
一般來說冰晶越大,就愈會破壞細胞組織,解凍後組織中的液體,也愈容易流出,
所以水產品在捕撈後,為避免因緩慢凍結形成大冰晶、損壞細胞組織,而使水產品品質下降,
故大多會使用急速冷凍方式,以-20~-30度c以下的溫度,使其在30分鐘內完成凍結,
此時冰晶較小,上岸後再轉入無升降溫變化的-18℃以下低溫庫中凍藏,如此才能保持水產品的鮮度及風味。